您的位置:首页>>美乐之窗 >>2023年第232期 >>第4版 04美乐视点 >>如何用“虫眼”看问题 ——《视角:鸟瞰与虫眼》读后感
美乐之窗 2023年第232期 第4版 04美乐视点
如何用“虫眼”看问题 ——《视角:鸟瞰与虫眼》读后感
        这本书是2023年1月出版的,作者是英国人吉莲·邰蒂,它的引言很有意思:“每个商业问题都是关于人的问题,每个数据点的核心都是人的行为”。

“鸟瞰”和“虫眼”,是两类不同的视角。“鸟瞰”就是像只鸟儿一样,全面地、自上而下地看问题。像是大数据,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获得某个结论,就是一种“鸟瞰”。“鸟瞰”我们比较常用,也很熟悉了。但我们常常忽视了“虫眼”视角。这本书,就想提醒我们“虫眼”视角的价值。与“鸟瞰”相反,“虫眼”是自下而上地看问题,研究某个具体的人或地方,以小见大,然后获得结论。在书中, “虫眼”指的是人类学视角,它主要讲的,是人类学视角怎样帮助人们解决商业、管理领域的难题。

人类的所有商业行为,说到底都是人和人的关系。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组织运行、消费与市场、产品设计等方面,人类学大有用处。因为研究来自不同文化的消费者,以及组织内人际关系等等,就是人类学的强项。在过去,传统的人类学学者做田野调查,要去到世界各个偏僻的地区;那在全球化背景下,商业和商业组织,就是他们的当代“田野”。

这本书的作者吉莲·邰蒂,是《金融时报》编委会主席,被评为英国年度记者,获得过英国新闻奖等许多奖项。她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一名人类学博士,毕业后在《金融时报》撰写专栏。正是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经历,让作者把人类学和商业联系了起来,她也在书中讲述了人类学是怎样帮助英特尔、雀巢、通用汽车等公司解决问题的。把“鸟瞰”和“虫眼”结合起来,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世界。

我们不是人类学专业,要怎样获得人类学家一样的思维方式呢?

这本书给了我们几条建议。首先,我们需要意识到,我们都是生态、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。我们脑海中的想法、说出的话语、做出的行为,都是由各自的社会和文化塑造的。

第二,我们必须接受,文化不是单一的,而是多元的。你的世界观,不一定是他人的世界观。一方面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;另一方面,不要轻率地认定对方应该是怎么想的。

第三,试着偶尔体验别人的思想和生活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、看电影、旅游等方式,沉浸到他人的生活中。抛弃掉先入为主的想法,从倾听和观察开始,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,获得对他人的同理心。

第四,我们要偶尔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言行举止,也就是陌生化熟悉的事物。比如留意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,我认为什么是理所应当的等等,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。

第五,我们可以偶尔用人类学的思维,琢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、仪式和语言。像是“公司”这个词的英语单词,它来源于古意大利语中的一个词语,而那个词语的意思是“共同分享面包”。因为中世纪的商人第一次创建“公司”时,大家干完了活,就围坐在一起吃面包。这个词根告诉我们,最初,公司其实是一种社会机构。虽然在今天,对于普通人来说,我们已经不这么定义“公司”了。但它依然能提醒公司的管理者们,公司的初衷是共享和共赢。

所以,哪怕我们不是人类学家,也依然可以学会人类学思维,用“虫眼”视角考察现实问题。最重要的,是认识到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,一切都可能是不同的,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是人类无数生活方式中的一种。人类学视角不仅能帮我们解决现实中的工商管理难题,也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有更多同理心、开放的好奇心和自我反省的世界。

(窝窝店餐饮管理公司 贾婷婷∕文)

Copyright 2010 © 四川美乐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巴可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