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>美乐之窗 >>2023年第232期 >>第3版 03美乐视点 >>拒绝“流动与变通”的人
美乐之窗 2023年第232期 第3版 03美乐视点
拒绝“流动与变通”的人

给孩子讲绘本故事《神奇的校车》,里面讲到水的三种形态:液态、气态、固态,讲到天上的云朵是气态的水受冷空气凝结而成的。孩子说:“难怪云朵可以在天空飘来飘去,如果变成冰了,就动不了啦。”当讲到校车在空中越升越高,孩子们和老师在高空中跳出校车,变小钻进了一个个小雨滴里,落到了小溪里,漂到了河流里,进了自来水厂,孩子嘣出一句:“幸好!小雨滴没结成冰,要不,他们可就芭比Q了!”

很多简单的道理,其实蕴意很深。水因流动,才会活泼、自由,结成冰就意味着束缚与禁锢。这让我想到生命的成长,在变化不居中,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流动的河,这种流动,不仅指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与人生际遇,也体现在个人的人生信念与价值体系中。

印象中,直面心理的王学富老师应该最喜欢“流动”这个词,他说:“人生会要求他的同行者携带流动、变通、自发、随意等,这便是成长的正理。”他形容他的工作坊时也说“这次工作坊是真的流动,充分的流动,在流动中,理解自然呈现了。”

“流动”这个词也让我反思,我的人生是“流动”的还是固着的,是变通的还是刻板的,是成长的还是停滞的?从广义讲,固着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或观念局限在某一点,拒绝改变,心里眼里只看到一点,无法拓展出更广阔的人生视角,从而让人生的通道变得“狭窄”。

从狭义的角度看,这种“固着”可能还没有达到影响工作与生活的程度,是个体对某种观点或行为的非理性坚持,比如,工作与生活中,我们经常感到有的人很难“沟通”,我们会评价这个人“太固执”。那么,是什么让固执的人缺少了“流动与变通”的特质呢?

固执的核心是“拒绝流动”,是一个人拒绝接受他人的观点,拒绝被外在因素改变。当一个人基于理性和逻辑,坚持一个自认为很好的状态时,我们称之为“执着”,它带有褒义色彩,而固执则是指“在缺乏逻辑和对有利条件充分考虑的情况下,对某种观点或行为的过度坚持。”

比如一个女子,深陷感情骗局,父母和身边朋友都看出男朋友不是真心爱她,是在欺骗她,但无论怎么劝说,她都听不进去,固执地认为男朋友是真的爱她。

有些父母,苦口婆心跟孩子说,趁年轻不要贪玩多学习,孩子却拒绝努力,认为知识没用,遇事还得靠钱、靠关系、靠运气……

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固执行为呢?心理学认为,“可以用‘动机取向’来解释,每个人的性格与气质不同,有的人习惯寻求奖赏,有的人习惯回避痛苦。寻求奖赏的人,更吸引他们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好事;回避痛苦的人,则希望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与确定感。”比如前面说的陷入感情骗局的女子,显然不能接受不被爱的事实,无法接受失恋的痛苦;听不进父母劝告的儿子,应该是在回避学习的苦与累。从人性角度看,人喜欢呆在“舒适区”,是因为会有安全感与掌控感,不会有改变的痛苦,因此,有的人固执,是在回避改变带来的痛苦。

还有的人,认为自己的观点被否定就等于“我这个人的价值被否定”,会将他人的观点看成是对自己信念与价值的攻击。而自我价值确定的人,遇到不同意见时会更放松,他们会认为这只是观点的不同,而不是对他本人的否定。

我们的世界观和信念体系的建立,会受个人经历的影响,反过来,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。只有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,才能体会到外界的善意,如果一个人处在抑郁状态,相对来说,会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敌对感和外界的伤害,也更容易出现固执。

“妈妈,我就要小熊玩具,就要!”孩子在商场玩具区哭闹着。在家庭中,当孩子发现固执可以让父母妥协,帮助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时,会将固执作为武器。相反,一个孩子,常常经历失败,自尊水平过低,自我怀疑、不信任、害怕未知的挑战,也容易表现出固执,追溯到更深的成长背景,这种孩子可能缺乏足够的被理解、被重视、被欣赏。

有时,“固执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的、非直接的敌意表达,也就是‘被动攻击’”。比如,张三对李四有意见,张三可能将固执作为对李四的“被动攻击”,其目的是想发泄内心的不满,表明自己不会被对方控制。面对不想完成的任务时犯“拖延症”,和恋人无法主动提出分手就故意伤害对方,都是“被动攻击”的表现。

“固执的人通过不愿意被对方改变,来让自己和对方感受到他还是很有力量的,实际上是在找机会表达情绪。”孩子不满父母的控制,强烈渴望摆脱,但又无法直接表达,于是便会在某些问题上固执己见:“我一定要去xx地方读书”,“我坚决不接受xx工作”。他们想反对的并不是父母在读书和工作上的具体意见,而是本能地想夺回控制权,我们常说的“嘴硬”“口是心非”便是如此。

往往,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容易固执,这种固执带有“妄自尊大”的意味,有无知者无畏的感觉。同样,有些认知水平高的人也会出现固执,认为自己的想法“天下无双”,高于他人,因此拒绝改变,这种固执的背后是一种狂傲和“迂腐”。

如果我们自己有时很固执,可以想一想,我们的固执是不是针对特定的人。如果是,或许需要考虑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是否存在更大的问题,我们是否想要直接面对和处理关系中真正让我们不舒服的东西?或者我们内在是否有尚未疗愈的伤,是不是通过固执这种表象,在表达潜意识里自我缺乏的某些东西?只有用觉察的心,看到心灵深处真正的动机,有意识去改变,才会突破禁锢,拥有“流动与变通”的生命。

唯有爱、理解与包容,才可能创造和谐,如果我们身边有个重要的人总是很固执,我们需要更多地向他表达欣赏、肯定、接纳,在表达反对意见时,尽量保持平和的情绪,让他知道,我反对的只是你的观点,并不是对你个人的否定。因为,唯有一个人的善意才会激发另一个人的善意,一个人的真诚才会唤醒另一个人的真诚,如果还不行,那就交给时间,让冰融化……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本刊编辑部)

Copyright 2010 © 四川美乐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巴可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