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X主任您好,我是窝窝包子金柱园店小王,今天来是想……”
“出去出去!”
“X主任,我们窝窝店包子在做充值优惠活动……”
“出去出去!再不走,我叫保安了!”X主任很不耐烦,像驱赶虫子一样挥舞着双手。
王文辉平静的脸上带着笑容,礼貌地离开,掩上门的那一瞬间,他的神情有些失落,但很快便振作起来,鼓起勇气开始了另一家单位的陌生拜访。
这是窝窝包子金柱园店店长王文辉去年最常遇到的情景。数十次陌生拜访,其中,吃闭门羹或是被拒绝很多次,对他来说,最难忘的是第一次,他当时满脸通红,用他的话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但正是因为这种历练,让他的胆子越来越大,脸皮也越来越“厚”,因此他能带着团队,通过陌生拜访获得大单,达成业绩。
表面看,王店长之所以能从最初面子上的难堪到最终坦然面对并取得成功,是因为他很勇敢,不惧挑战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,这也是他正确认识自我的必然结果。后来的被拒绝或不被尊重,之所以不能影响他,是因为他内心建立起坚定的、不被外界所动摇的自我价值观:我知道我是谁,我在做什么,不论别人怎么对待,我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,这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。
有的小孩子,经常看到别人做什么,他就想做什么,别人有一个玩具,他也想有一个相同的;一件衣服,如果有人说不好看,他立即就不会再穿了;别人说他不好,他会认为天都塌了,别人受表扬,他没有,会很不开心……小孩子以父母和他人的评价来确认自我,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价值观,但作为一个成年人,很多时候,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将自我建立在外界和他人的评价上,不能勇敢做自己,有时甚至会讨好他人而委曲求全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心理学家黄启团有一个生动的例子:他说,假设你有一个苹果手机,你天天拿着刷短视频、拍照、发朋友圈,你身边有一个野人是在亚马逊丛林长大的,没见过什么世面,不知道手机是什么东西,看到你成天拿着这个东西就笑话你,你会难受吗?不会,你会觉得这个人没见识,并且你也不会计较。但如果换成你有一个古董,你不知道它的价值,面对一个鉴宝专家,你就会非常紧张,担心他评价这个古董不值钱或是假的。为什么会这样呢,这与我们的自我价值相关,因为我们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价值,或是我们对自我的评价是差的,所以才会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。相反,如果我们的自我评价很好,就不会在意他人的评价。说到底,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主观评价,跟客观没有关系。
通过这一解释,我似乎明白了很多场合我不能勇敢做自己的原因,原来与我对自己的认识有关。那么,这个自我价值不能确立的根源是什么呢?这就得追溯到我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了。
“你不能考前三名,我就不带你去海南玩。”“你看花花多优秀,你要有人家一半就好了。”“考不上985、211你就完了”……这类话是不是经常听到呢。这种条件化的语言让孩子以为只有拼尽全力,成为父母眼里那个优秀的人才会被爱,才会获得想要的东西,于是,他眼里就只看到这一点,他将自我价值等同于这些外在条件的满足,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。
人是社会和环境的产物,从小,我们生活在很多标准模式里,学校用分数来划分哪些孩子是优等生,父母用听话来定义哪个孩子是乖孩子,社会以金钱和权势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成功。现如今,很多事物奔涌进我们的生活,带动我们沿着群体无意识的河流激涌前行,社会和他人认同的,就是我们拼命追求的,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将社会的、他人的当成自我的,渐渐迷失了方向。
我曾经写过一篇小稿子,把失去自我价值感的人比做一头追逐鼻子前方一把青草的牛,一直不停地追啊追,让自己精疲力尽,却一直吃不到这把青草。人不也这样吗?
“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”这是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里,女主角松子写在墙上的一句话。
松子从小活泼开朗、天性善良、却活得没有自我。妹妹体弱多病,父亲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妹妹,给妹妹买礼物,讲故事,而松子只能默默地羡慕,心里时刻都在想怎么才能获得父亲的关注。一次,和父亲看演出,松子意外发现,自己扮鬼脸可以让父亲笑,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,后来松子就频繁用扮鬼脸这种方式逗父亲开心。以至她长大了都不停地讨好他人,面对欺凌也委曲求全。这其实是一种低自尊,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,自己往往不认同自己,羡慕别人很洒脱,可以不在意他人的评价,自己却很难做出改变。
当我们被社会这股强大的力量裹挟着身不由己,不能做自我时,保持独立的思维和认知,“叩问”自己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我们需要时常问自己:我是谁,我想做什么?我要为他人的想法改变吗?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吗?这是我所认同的吗?我非常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表扬吗?我是否具备强大的自我……其实,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自己追求的是“更好的自己”,只不过是别人口中的“更好”,而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。一个真正优秀的人,根本不会去追求别人的认可,他们只需要对自己的认可。因此,这里的勇敢,不仅是战胜一个个具体困难时的勇气,更是一种自我确认、自我肯定、自我承担、自我激励的信念和勇气。
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与工作中自我觉察,用心参与,建立起自我价值观,并容许他人和孩子突破社会的教条与标准模式,活出有无限可能且丰富多彩的人生。
(集团人事行政部 陈沫名∕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