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多维思考》这本书作者是王烁,封面上写着:跨越认知边界,实现人生精进。翻开扉页,“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”这行文字印入眼帘,让我不由自主想一口气读完它。
本书分为面对大势、认识社会、洞察组织、加持技能、打磨思维、面对天命六个章节,共三十讲,内容新颖,给人思考与启迪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关于“过往,为何总是重蹈覆辙”的论述,以及“人性中关于人从什么时候变坏”以及“加持技能”这一章节所阐述的选择做点无用的事……
在“过往:为何总是重蹈覆辙”这一章节中,统计学家C.R拉奥振聋发聩,气势非凡地说出三句话:在终极的分析中,一切知识都是历史;在抽象的意义下,一切科学都是数学;在理性的基础上,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。这三句话为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,我很感慨,要是早几十年读了这本书,相信一定能具有不一样认知。
在“人性:人从什么时候变坏”这一章节中,作者从人类的发展史阐明了争论多年的哲学问题:人性本善,还是性本恶?性善论与性恶论对峙贯穿了人类迄今的全部道德哲学史。通过该讲的学习,使我认识到:人性本善只是人的理想、期盼和追求的一种哲学思想;性本善吸引力强大,因为它指向的解决办法简单,回到没有被污染的过去,回归人人都有善良的本性,就可以回到理想的黄金时代。但人文学家的研究结果证明:人本性恶更符合人的本性和本能。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天主教思想家奥里利厄斯·奥古斯丁说:“婴儿不作恶,只是因为力量太小。”他(她)们一不满意就大哭大闹,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,只要满足愿望就会停止哭闹。
旬子说: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”这个“伪”字用得非常深刻,它指美德是后天培育出来的,不是先天内置的。礼仪教化的功能在于“化性起伪,化解恶的本性,造出后天的美德。书中列举了BBC所拍摄的跟人的基因最接近的黑猩猩的记录片《王朝》,开篇就是黑猩猩森严残酷的等级社会,黑猩猩为了爬到等级之巅独占繁衍特权,什么卑劣的事都干得出来,凭什么黑猩猩下树直立行走之后,突然人类就性本善了呢?还有美国人类学家拿破仑·沙尼翁,他专注于研究亚诺玛米人多年。在他所著《高贵的野蛮人》中记录亚诺玛米人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深处,他们的部落社会约两万人,住在200多个村落。他到达亚马逊密林深处,好似穿越回到人类的起点,他带回来的结论:对亚诺玛米人来说,生活就是持续不断的战争,核心是为争夺女性及繁衍权。暴力围绕争夺繁衍权展开,社会围绕使用暴力来组织,衍生出一套完整的权利结构、声誉机制和战争谋略。所以看到这些历史事实后,也让人倾向相信人性本恶。
其实性善、性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,性善论者与性恶论者都同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善恶交织,只是对成因和解决之道的看法不同。性善论者主张去除后天污染,回到原初的性善;性恶论者则研究恶人是怎么结出善果的,也就是说: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合作,合作为什么时常瓦解,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合作延续下去。
工作中,我们从人性本恶的哲学观出发,去引导教育启发人的善的一面,更能有效启发人的善心,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去完成工作。比如华为为了开发拓展非洲国家市场,但因条件艰苦大家都不愿意去,华为领导从人本自利的角度出发,马上提高了到非洲国家地区的工资待遇,一下子去非洲开拓市场的人就多了,大家踊跃报名争先恐后,公司拓展了市场,增加了收入,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和利润,员工也增加了收人,从而达到了双赢目的。
文中有一篇讲到关于做点无用的事,该章指出:一个人不能只做有用的事,这跟现实不现实、势力不势力无关。不能只做有用的事,这是人生多元化的关键策略,他关系到每个人的资源分配、未来的生死存亡。
只做特别有用的事,效率爆表,没有一丝浪费,貌似完美,但事事有用,跟过去与现在过度拟合,会特别适应当下,好处是你在当下如鱼得水,坏处则是我们其实都是面向未来而生活,过度拟合过去与现在,你就缺乏发展后劲和面向未来的潜力,很可能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,我们需要利用业余时间,多学习一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知识技能,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度,去适应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。
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体会,我分享出来就是想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,让我们共同学习去开启多维思考,跨跃认知边界,实现人生精进,让知识成为力量!
(集团财务部 姜向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