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>>美乐之窗 >>2017年第158期 >>第4版 A4美乐视点 >>阅读的力量
美乐之窗 2017年第158期 第4版 A4美乐视点
阅读的力量
    4月23日,是世界读书日。这一天,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,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,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、法国作家莫里斯·德鲁昂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“走向阅读社会”的召唤,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,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,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1995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“世界读书日”,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、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。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迈,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,无论你是疾病还是健康,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,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!
前一段时间,央视的《中华诗词大会》掀起了阅读古诗词的热潮。最近,大家由对真人秀节目的追捧转而关注《朗读者》和《见字如面》这样的读书栏目。这些文化现象让我看到大家对阅读的重视,对内心宁静的渴求。我们需要从书籍中去找到正确的价值观,重塑时代文明;我们需要从书籍中去汲取营养,推动社会创新创造;我们更需要从书籍中寻求慰藉,让心灵有个安放的地方。阅读有那么重要吗?阅读的意义在哪里?阅读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呢?

从知之甚少到纵深发展
    我进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是编辑《美乐之窗》,这项工作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文字功底方面的不足,很多字词会弄不清楚,比如含义、涵意与含意的区别是什么?是几年坚持阅读《咬文嚼字》让我加强了基本功。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后,涉及的工作难度增加了,比如招聘,如何识别真话与谎言,每个表情与动作代表何种想法,每个岗位的关键胜任素质是什么,用什么测评方式能考察出来,对方回答模糊时我该如何有效追问。初做这项工作时我最怕面试管理人员,管理者经历丰富,专业扎实,我很难控场。此时,是专业书籍让我找到了方法,是对管理的认知让我更加沉着。
六年前,董事长说要办读书会,交由我负责。那时我不知道大家需要什么书,因为自己的阅读量太少了,只有看网上的推荐,按自己的理解买回一堆书,匆匆浏览,从中勉强挑选出几本。前几期书会选的书要么太浅,要么与工作的关联度不大,要么文化背景有差异。这些反馈都让自己不得不阅读更多的书,了解在公司近期目标下管理者需要什么,而哪本书可能对大家有启发。后来选的书就更贴近大家的需求,共鸣更多了。以前的读书会,名义上主持人是我,实际上的主持人是董事长。我只能简单说个开场和结尾,每个人发言结束只能提议鼓掌感谢,然后邀请下一位。直到去年开始,我才尝试着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一些总结,能去抓住某个点进行一些延伸。

从逃避困难到迎接挑战
    我还清楚的记得2015年4月30日下午,我即将与行政部晓梅部长进行工作交接,从5月1日开始她就内退了,行政部将交由我管理。行政部涉及较多的组织协调,大型活动需要各部门抽调人员进行协助,对内对外的沟通都比以前多,各项工作安排也需要系统思考,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特别考验一个人的决断能力。而我性格喜静,有什么事很少麻烦他人,做决定也会有诸多顾忌,除了细心外,这一安排无疑是在用我的短板。一想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跨部门协调时的不合作、部门内不认同新领导工作方式的抵触,我就倍感压力。坐在电脑前,一直鼓不起勇气从三楼迈步到二楼去进行工作交接。
把李总的GKE对话框点出来,在下面输入了一行字,“李总,我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行政部的工作,还请您另选他人。”在点发送键时,我犹豫了。自己是做人力资源的,换个角度想想,如果我是领导会安排谁,谁比我更适合接手呢?我把这句话发出去,是不是在给领导出难题呢?让她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做我的思想工作?让她看到我面对困难时的逃避和胆怯?此刻,国学与哲学书籍中的思想在心里生发出力量。人生不就是一场修行吗,注定会浮浮沉沉,千回百转,太顺的路、太易的事,生命的意义又在何处呢?最大的困难何曾是困难本身,不正是畏惧困难的这个想法吗?就当是上天对我的考验好了,遇到一个困难就解决一个困难,解决一个困难就少一个困难,少一个困难能力必会有增强。最终,我点了删除键,走出了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。

从深信不疑到独立思考
    一位培训老师说她一周看一本书,有消息说任正非平均两天读一本书,我身边有个朋友,他一晚上可以看三本书。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观点,看书要快!而我平均一个月看一本书。受其影响,我开始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。如此进行了一段时间后,再回忆那些看过的书,它的架构、逻辑和观点是什么,脑子里根本形不成一个思维导图,书中讲什么已经忘得差不多了。能快速阅读要么书很简单,要么自己已有深厚的积累,有自己的知识体系,能快速理解。如果没有到达这个程度,就不能为了快而快,那就是囫囵吞枣,最后消化不了,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。
在选择读书会书籍时,有同事建议书要选简单易理解的,太难的书看不进去。以前,我选书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易懂,包括我个人阅读的书也会参照这一标准。而现在我不再对此深信不疑,能懂是因为已经知道了这个知识,书里只是换了一个说法。难的书在于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无法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建构,它总是不太能征服。虽然不太容易接近和进入,虽然看完了也不太懂,但会发现自己的深度拓展了。再阅读那些易懂的书会发现已没多少吸引力,这相当于是重温了一遍已经掌握的知识。现在我选读书会和自己阅读的书籍,都会在目前的理解能力上拔高一点书的难度,让我们的知识能呈螺旋式的上升而非原地打圈的重复。

从关注外界到聆听内心
    宋代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,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”以前并不太能理解此话的真意,好些年没怎么读书自己也没变难看呀?现在感受不同了,以前没看书,自己处于一个什么状态,是个什么样的人,其实可知很少。别人说我漂亮就觉得愉悦,别人说我太瘦就少了自信;别人说我较真就责怪自己不够圆融,别人说我说话有艺术就暗生欣喜。而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我,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定义的,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,我不知道,我把别人的评价当成了真正的自己。阅读让我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也让我越来越敏锐地觉察自己、探索自己,从而修正自己、成为自己。
阅读国学书籍,勤劳节俭,忠义孝悌、济世报国,淡泊谦和等道德理念深入内心。让我做事更加认真,做人愈加律己。但学得不够精深,开始的阶段有些苛求。比如,在公交车上有一个老人,不管我内心想不想让,我都会站起来让座,因为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帮助需要的人,有责任以自己的能力去影响社会的风气。但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我那天走路太多,已经很累了,此时我的身体很想休息。我把别人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,我把别人的眼光看得比内心的声音更重。通过更多的阅读,让我不再执念,在这种时刻可以先关照一下自己的身体,内心不会再纠结,也不那么在意周遭的眼光。心理学上说挑剔别人的某个问题往往就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地方。我发现接受了自己不让座时,我更能接受他人不让座,不会再对那些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未让座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。而这,是书籍让我看见的。
    都说看书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知识,刷新过去的一些思想和观念,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。随着阅读累积到一定程度,才会回头去看自己,更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,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度反省自己的过程。一次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,一次次自我的突破与提升,这一过程让我打开了思维,更能透过表象去深入本质。书籍可以让我去到身体去不了的地方,可以与思想者隔着时空对话;书籍让我不随波逐流,人云亦云;书籍让我更能换位思考,感同身受;书籍让我不再那么攀缘比较,患得患失,虽然心中时有波澜,但总会找到平静的力量。现在我依然有面目可憎的一面,但我愿意随着不断地阅读去看见、去修正!
(集团人力资源部 沈无瑕/文) 
Copyright 2010 © 四川美乐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巴可网络